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再探音響器材的震動處理 - Vibrations (II)

Listen to vibration by Earphone?
        接續上一篇討論音響器材的震動與可能的機制, 我們再來看看這幾種可能震動來源的影響, 以及發燒友常用的幾種墊材的特性.
        我有假設發燒友會遇到的震動源大概會有三種: 第一種是音響器材通電後, 自身產生的震動; 第二種是來自環境的震動; 第三種是喇叭發聲後, 音波對器材的回授所產生的震動.  先看第二種來自環境的震動.  這個部分, 對於大部份的發燒友來說, 應該可以忽略不計, 除非您的聆聽空間緊臨巨大震動源, 像是馬路, 鐵路, 捷運等; 而且真要處理這樣的震動所需要的工程也會是最巨大的!  而第一種以及第三種震動源通常是同時作用於音響系統之上, 並且難以區分兩者之間哪一個影響比較大.  而一般直覺是, 喇叭音波的回授應該是比較強的震動源.  某些常見的情況也的確是如此, 例如, 唱盤如果太接近喇叭, 有時在循軌與音質上可以立即感受到差異.
        一個好方法是, 將音響系統搬到與喇叭不同的空間來測試.  可惜的是, 我手上並沒有這麼長的訊號線或是喇叭線.  所以要單獨確認第一種震動源的影響程度的另一個好方法是使用耳機監聽, 如此就可以來確定不同音響架或是墊材的影響.  各位可以自己比較, 我的結果很清楚的告訴我, 原來第一種來自音響器材本身的自體震動也是不可輕忽.  我的方法是固定前級不動, 只改變CD唱盤的界面, 一是擺上MDF承板的音響架, 另一是直接擺放在石英磚的地板上(我們待會再來討論這些界面的特性).  很有趣的是, 即使用耳機判定, 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差異!
My Bow ZZ-8 "sleeps" on new "King-size-bed" and "feel" comfortable!
        所以應該可以確定第一種震動源的確不可輕忽, 而一般的狀況下, 還會加上第三種震動源 - 音波的回授, 使得情況更複雜.  但此時如果要判定哪一種的影響比較大, 就難以找到一個簡單有效的控制變數的方法.
Speed of sound in various media
        這一個音速表, 大概可以代表每一種材質震波傳遞的速度.  而一般發燒友常使用的木頭或是大理石, 他們的傳遞震波的速度大概與copper類似, 並非特別快速.  還低於我們常常使用的鋁以及鐵.  石墨或是碳纖維的特性應該與鑽石類似, 屬於高速傳導的材質.  不過, 震波每進入一種界面(材質)都會有折射與反射.  還有每一種材質也都會不同的共振頻率.  甚至材質本身的均勻度和密度應該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高級音響架(或是避震架)的設計與驗證, 材質的選擇還是必須有相當的量測結果來支持.  不過先以單一的傳導速度來看, 速度愈快的材質"帶走"音波的能力"應該"比較強.  而果不其然, 在我測試的幾種材質(玻璃, MDF, 大理石), 玻璃墊材所表現的聲音在, 全頻域解析度是最高的, 純度和密度也是最好的.  動態的表現也是最強的.  當然這裡還有音響架的結構強度以及設計的影響在.  有趣的是, 強化玻璃所呈現的"高貴"感與逼真度, 我已經在三個不同的系統裡都可以明顯感受到.  不過, 玻璃偏高音的共振頻率在這裡或許要小心處理, 這也或許是Artesania高級音響架使用超厚玻璃, 而且在玻璃側面施加磨砂以及溝槽處理的原因.
超厚玻璃的選擇以及側面處理
另一個使用玻璃材質作為墊材的Kondo Galaxy turntable
        第一個與器材接觸的界面材質, 我相信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何減少反射震波(反射回到器材)的比例, 以及儘可能快速帶走折射進入的震波, 以及音響架的機械結構, 材質設計如何避免以及減少第三種震源的喇叭音波回授, 我相信這些就是一個成功音響架所必需克服的基本條件.
        而最近有幾次經歷在不同系統下體驗不同音響架的聲音.  深深感受到, 我之前對於正確的器材振動的處理與排除, 是太過小看了(因為不只有唱盤唱頭).  它們帶來的差異, 絕對大於我任何一次換線材, 或是電源的差異(可能只有換唱頭才有).  而且它們所改善的全面性, 也通常不是其他升級方式可以達到.  套句其他人說過的話: 音響先要有一個穩固寂靜的舞台, 才能盡情釋放它們該有的實力!  但這個"寂靜的舞台", 裡頭的學問其實不小!  在現今多的是一條數十萬台幣的訊號線, 電源線的high end市場裡, 音響架的效益似乎是被低估的.  從某些角度來看, 先嘗試解決或是控制器材的多餘的震動, 或許會讓您先得到一個更客觀的基準來看器材的表現以及其他的升級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